十月的杭州,空气中仍残留着夏末的温热,但娃哈哈集团内部,一场持续近两年的权力交接已提前步入寒冬。 9月12日,宗馥莉向娃哈哈集团正式递交辞呈,卸下法定代表人、董事及董事长所有职务。这一次,没有重演2024年7月那场“以退为进”的戏剧性反转,一切在静默中落定。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“饮料公主”,在名义上执掌娃哈哈仅1年14天后,选择彻底放手,转身拥抱她完全掌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与全新品牌——“娃小宗”。 曲折交班与未竟改革 这场交接始于一个庄严的承诺。 在父亲宗庆后的追悼会上,宗馥莉曾誓言成为“续写饮料传奇的笔耕者”。2024年8月31日,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的悄然变更,标志着她正式接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、董事长兼总经理,达到了权力形式的顶峰。
然而,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汹涌。实际上,自2023年起,她已以副总经理身份深度参与公司决策,并开启了一系列被内部视为“大刀阔斧”的改革。她连续推出新的经销商与绩效标准,重塑财务审批流程,甚至在一年的时间内,将娃哈哈全国数百家工厂的生产数据全部搬上了手机APP的数字化系统,试图彻底打通公司中台。这套以“标准化、流程化、数字化”为核心的组合拳,旨在改造一架依赖宗庆后个人威望与传统“联销体”模式运转了数十年的商业机器。 “在娃哈哈发展的过程中,有的人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;而有的人却慢慢懈怠了,想躺在功劳簿上。”在2024年9月的职工代表大会上,宗馥莉的发言直指企业内部存在的惰性。与此同时,一场涉及要求老员工重新签署劳动合同、并以较低价格回收员工持股会股权的行动,引发了多起法律诉讼,将内部矛盾公开化。 多重角力下的必然出走 宗馥莉的改革,在方向上无疑切中了娃哈哈作为传统企业转型的命脉。然而,其推进的速度与力度,却让她陷入了多方利益的围城。最根本的制约,源于娃哈哈独特的股权基因。 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(国资)持股46%,作为第一大股东,拥有决定性影响力。宗庆后时代,其个人威望足以弥合股东间的潜在分歧。但当创始人光环消散,宗馥莉所推动的任何深度改革,但凡触及“国有资产保值”红线或影响经营稳定,都难以绕过国资股东的审慎评估。 其叔宗泽后在朋友圈的直言——“国有企业你就是职业经理人,你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”——虽显犀利,却道出了她在权力结构中的真实处境。 家族内部的纷争,则从另一维度消耗着她的精力与权威。与宗庆后非婚生子女之间,围绕21亿美元离岸信托的归属权,在香港和内地法院展开了激烈的法律拉锯战。2025年8月,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相关资产,禁止宗馥莉转移或抵押,并在9月26日驳回其上诉。这一判决,无疑让她的处境雪上加霜。 最终,围绕“娃哈哈”商标的控制权之争,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今年初,宗馥莉试图将总计387件的“娃哈哈”系列商标转让至其个人控股51%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。这一计划因国资方反对而戛然中止。“娃哈哈”商标的使用,按规定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。在此路不通后,“娃小宗”作为“退路”浮出水面。一份流传出的《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》明确宣布,自2026年起,将更换使用新品牌“娃小宗”,原因直指“娃哈哈”商标使用的合规性风险。 “娃小宗”前路:荆棘与机遇 离开娃哈哈的庇护,宗馥莉将全部商业抱负押注于“娃小宗”。然而,这条自主创业之路,注定布满荆棘。 首要挑战在于品牌认知的建立与潜在的法律风险。“娃哈哈”是价值数百亿的国民品牌,其知名度是数十年积累的结果。而“娃小宗”在命名上刻意保留“娃”字并嵌入“宗”姓,一位律师分析指出,此举可能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,构成对驰名商标的混淆与商誉攀附。在消费者端,这种关联是一把双刃剑,既能初期吸引关注,也可能被视作“山寨”而难以建立独立、高价值的品牌形象。 其次,是渠道与供应链的独立再造。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集团虽具备强大的生产与研发能力,曾是娃哈哈的重要代工方,但其过去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娃哈哈体系的订单。如今,“娃小宗”需要独立面对市场的严酷检验,自建销售网络,争取经销商资源。
然而,如今的市场早已强敌环伺,不仅有农夫山泉、统一等老对手,元气森林等新势力,更出现了其叔叔宗泽后推出的“娃小智”这类家族内部竞品,后者以“价格更低”对标娃哈哈的策略,无疑将加剧渠道冲突和市场混淆。 更为微妙的是供应链关系的变化。此前,宗馥莉曾要求将浙江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的桶装水销售业务,转移至宏胜系旗下的杭州迅尔城通商贸有限公司,这一度被内部人士质疑为“掏空”行为。尽管该销售权最终被收回,但此类操作加剧了股东间的不信任。如今,完全依靠宏胜系为“娃小宗”供货,如何证明交易的公允性,避免关联交易的质疑,将是宗馥莉需要持续面对的课题。 然而,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。宗馥莉深耕行业近二十年,其通过宏胜系积累的供应链管理经验、对产品创新的理解以及一支成熟的“宏胜系”核心团队,是“娃小宗”最宝贵的资产。她不必再受制于娃哈哈复杂的股东博弈和内部阻力,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与理念经营。对于追求“清洁标签”、健康化、个性化饮品的新生代消费者而言,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品牌,或许更能轻装上阵,精准切入细分市场。 尾声:传承的启示 宗馥莉的“放手”,标志着一场中国式混合所有制企业代际传承的典型困境。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:在股权结构复杂的企业中,接班的核心并非简单的“子承父业”,而是建立一套能够平衡各方利益、确保战略连贯性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。创始人的个人魅力与掌控力是不可复制的,必须实现从“人治”到“法治”的平稳过渡。 改革是企业的生命力,但“大刀阔斧”需与“润物无声”相结合。尤其在对既有“基本盘”动刀时,需充分评估内部生态的承受力,做好利益攸关方的沟通与安抚。过快的改革速度,即使方向正确,也可能因制造过多敌人而夭折。
如今,宗馥莉仍持有娃哈哈集团29.4%的股份,她的故事远未结束。娃哈哈的未来由谁掌舵,“娃小宗”能否在红海中杀出重围,这一切仍是未知数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这场风波以其复杂的肌理,清晰地映照出中国商业文明在传承、治理与转型过程中的深层阵痛。它告诉我们,企业的长青,远比权力的交接更为复杂;而一场改革的成败,往往不仅在于其蓝图是否宏伟,更在于它是否读懂并驾驭了人性与利益的幽微之处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酒评网
( 冀ICP备13016930号 )
GMT+8, 2025-10-15 20:24 , Processed in 0.030770 second(s), 24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Copyright(C) 2008-2013 酒评网 JiuPing.Cn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