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问世间哪种风味能够给人带来快乐? 甜味一定能稳居前三。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,人类吃到的第一口食物——母乳,就含有乳糖。甜味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味道,会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,让人难以抵制其诱惑,造就了嗜甜如命的传奇。历代文人墨客会用甜蜜形容我们幸福美好的瞬间。
并且,在很长一段时间,吃糖与购买LV限量款包包一样,都是身份的象征。甜,不仅是生理需求的满足,还有精神世界的抚慰。探析甜蜜的风味,就是遵从本心,探索人类最底层需求的起源。 来自天堂的味道,人类快乐的源泉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,糖一直是重要的食物来源。 无论是金黄稠密的蜂蜜,还是香甜可口的荔枝、香梨、葡萄,当那一抹鲜甜进入舌尖,大脑会情不自禁释放多巴胺,让人忘记一天的疲惫,获得满满的幸福感。 《圣经》指出:“天堂,就是有羊奶加蜂蜜的地方” 由于生产技术匮乏,很长一段时间糖是西方权贵才能享用的奢侈品。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宴会中,每道主菜必须用糖配置调味汁。仅这一调味汁,就相当于农户半年收入。 1621年,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,嫁妆中包含“200桶精制白糖”和“10箱糖雕艺术品”,当时这些糖的价值远超同等重量的白银,被英国宫廷视为最珍贵的嫁妆。
在中国周朝,古人们发明了“饴”(麦芽糖)的制作方法:把发芽的谷子煮熟后滤掉渣滓,曝晒或熬煮浓缩。 《诗经》写道:周原膴膴,堇荼如饴。意思是周的原野土地肥沃,让苦味的堇菜和荼菜都长得像饴一样甜。 西汉时期,蔗糖提炼技术从印度传入中国。陶弘景曾载道:“(甘蔗)广州一种,数年生,皆大如竹,长丈余,取汁以为沙糖,甚益人。”广州地区在澄清甘蔗汁时使用了石灰,生产出成块状的红糖。因为这种糖吃起来有细沙一样的颗粒感,所以被古人称为“沙糖”。 宋朝出现了大量制糖工坊,糖终于可以产业化生产。《东京梦华录》《武林旧事》《梦梁录》中记载糖的种类有不下几十种:乌梅糖、糖叶子、花花糖、小麻糖、十般糖、糖糕、糖粥...
糖的大规模供应,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 苏轼自称“嗜甘”,一生与甜食相伴。陆游在《老学庵笔记》中记载苏轼对糖十分执着:“……所食皆蜜也。豆腐、面筋、牛乳之类,皆渍蜜食之,客多不能下箸。惟东坡性亦酷嗜蜜,能与之共饱。”苏轼连吃豆腐、面筋都要放糖。 而苏轼好友黄庭坚也是甜食爱好者:“远寄蔗霜知有味,胜于崔子水晶盐。正宗扫地从谁说,我舌犹能及鼻尖。”吃糖一点也不矜持,居然想用舌头舔鼻尖。 杨万里则吃出了意境。他以白糖拌梅花下酒,既显清贫,又透露出文人特有的雅致。“糖蜜软于酥,阆苑山头拥万株。剪雪作梅只堪嗅,点蜜如霜新可口。一花自可嚥一杯,嚼尽寒花几杯酒。” 中国人爱吃糖,善于制作糖,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。 中华美食博大精深,用“甜”照亮人间烟火气 在炎炎夏日,如果你在广东,可能会看到有老广驱车数小时去顺德,只为喝一碗双皮奶。 双皮奶的上层奶皮质地柔韧,带有奶盖的甘香醇厚,咀嚼间能释放出浓浓的奶香;下层奶皮如丝绸般滑嫩,入口即化。两层奶皮一厚一薄、一韧一滑,层次丰富,奶香十足,让每个吃货难以忘怀。 双皮奶的美味得益于复杂的制作工艺和当地独有的水牛奶。 牛奶炖煮后倒入小碗,成为牛奶1.0,冷却后凝结奶皮再轻轻倒出,这就是奶皮1.0。将倒出的牛奶1.0加适量白糖与蛋清,拌匀后成为牛奶2.0,倒入原本的小碗内,注意不要破坏奶皮1.0。最后,整碗端去隔水炖15分钟,冷却后形成奶皮2.0,一碗双皮奶就做好了。 顺德耕地广,水牛是主要劳力,因此水牛奶中的脂肪含量是普通牛奶的两倍,可以形成更厚、风味更棒的奶皮。 而这碗“顺德水牛双皮奶”,成了资深饕客的追求:你若用其他牛奶,他们就会离你而去。
广东甜品小吃种类繁多,除了绿豆沙、芝麻糊和番薯糖水等基础款,还有窝蛋奶、炖奶、奶茶、奶莲、凤凰奶糊、姜撞奶、杏奶、金银奶、咖啡奶、谷古奶等各式奶制品。都说女生为了甜点,能长出两个胃。而广东女生为了甜品,已经进化出第三个胃。 如果顺着长江往北走,到了苏南地区,当地人饮食与广东人形成鲜明的对比:重甜。 苏式月饼、苏式酥糖、松子糖、枣泥麻饼、猪油年糕等甜味小吃捕获了一批吃货粉丝;松鼠桂鱼、蜜汁火方、樱桃肉、酱方等苏帮名菜味道或是酸甜适口、或是咸中带甜,更令人发指的是,有些苏南人会在炒青菜再加些糖来提味增鲜。 糖在古代价格高昂,只有权贵才能享受,而苏南长期作为中国经济的活跃地带,人们较为嗜甜。从清代开始,苏南每年要从外地购买百万担白糖。 1981年出版的《家常点心》记载了鲜肉小笼包与无锡小笼包两道菜,二者的区别是:同样4斤面粉3斤肉,鲜肉小笼配1两2钱白糖,而无锡小笼则是令人咋舌的16两白糖。 当我们往内陆走到川渝一带,又会见到另外一番景象。提起川菜,麻辣让人印象深刻。其实糖是川菜一菜一味、百菜百格必不可少的原料。甜味中的润,可以中和辣椒里的燥,让川菜呈现辣而不燥、劲爽十足的风味。 经典川菜鱼香肉丝是先用醋和糖调出荔枝味,再加入姜、葱、蒜、泡椒,增加口味层次感,让菜中无鱼,但有鱼的鲜味。当你一口咬下去,酸中带甜、甜中有酸的风味,会通过菜的脆、肉的嫩,像海浪般层层叠叠拍打你的口腔,十分下饭。
当我们走到中国北方,就会见到另一种饮食习惯。都说南甜北咸,其实北方菜中也不乏甜口菜。 鲁菜中济南菜一派最擅甜口菜肴,号称鲁菜中难度最大的油爆双脆(羊肚与鸡胗)就是一道经典的酸甜味菜肴。而九转大肠、三不沾、糖醋鲤鱼等名菜也以甜为主。 要说谁是北方甜口菜代表,物阜民丰、盛产甜菜的东北会拔得头筹。1906年,北方地区引入抗寒的甜菜种植。三年后,东北建立了我国第一座工业化甜菜糖厂——黑龙江阿城糖厂。 1907年,滨江道署首席厨师郑兴文为适应外国来宾的口味,发明了锅包肉,开创了东北菜甜化的先河。刚出锅的锅包肉,又烫又酥脆,酸甜包裹中的里脊肉,还有嫩嫩的口感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每个地区的饮食习惯,与当地经济发展、地理气候密不可分。我们谈论美食,就是在探寻人间烟火气。其中,甜已经成为中华美食的重要风味,影响着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。 探寻最原始的自然风味,酿造盛世美酒 在酒业,甜味也是酒类产品笑傲江湖的神兵利器。 在葡萄酒世界,有专门的dessert wine(餐末甜酒)。这是在发酵过程中,特意保留一定的糖分,不令其转化成酒精,而是增强风味的一种酿造方法。大家喜欢把一些甜型、半甜型的葡萄酒,昵称为“小甜水”,用以表达其场景松弛、入口友好,小白们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。 作为举世闻名的甜葡萄酒产区,法国苏玳会人为延迟葡萄的采摘时间。当你在秋季进入法国苏玳庄园,会看到葡萄表皮布满了米白色的贵腐菌,在湿热的气候作用下,葡萄内外形成了天然的发酵池,会蒸发掉部分水分,风味物质能不断积累,葡萄表皮会变得褶皱成棕色。
苏玳产区为了保证产品质量,规定酿制贵腐酒所用的葡萄必须分批次、一颗一颗手工采摘。在时间的酝酿下,苏玳贵腐甜白香气富有层次,蜂蜜、花香、核果类香味非常明显,还带有金银花的气息。 黄酒也有甘香和甜型之分。绍兴酒中元红、加饭、善酿、香雪四个品系,就是以甜度为划分。元红是纯粹的干型,几乎喝不到一点甜味,香雪甜香四溢,足以带来味蕾的冲击。 作为非蒸馏酒,黄酒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糖类、多元醇以及氨基酸。这些物质赋予了黄酒滋润、丰满、浓厚的内核,能让人感到甜蜜的稠粘感。 而白酒有绵甜、甜净、甜爽、甜润、甘甜、蜜甜、醇甜之分,不同甜味对应产品品质各异。 以绵甜为例,指白酒口感中具有厚实感,酒体风味协调有层次感、刺激性较低,余味绵长,甜得自然舒畅,使人回味无穷。绵甜感是品评浓香型白酒酒质优劣的重要依据,稍差的浓香型白酒酒体单薄、味短且甜味不足,不能被称作绵甜。 从原料选取,到制曲、发酵、蒸馏取酒,再到存储、勾调,每一个工序都能影响白酒甜味的产生。 以存储为例,刚蒸馏出的新酒含大量乙醛、低沸点醇类,辛辣刺喉,遮盖了白酒原本风味。
泸州老窖会把基酒存放在纯阳洞、醉翁洞、龙泉洞三大天然藏酒洞中。洞内空气流动缓慢,常年维持20℃恒温与80%湿度环境,为出窖新酒提供酯化、老熟、生香的天然储藏条件。静卧在陶坛之中的基酒,随着时间的流逝,醛类物质会不断挥发,甜润的风味物质逐渐释放,让产品具有绵甜净爽的口感,用时间铸就了“酒还是陈的香”的美名。 酒业发展,本质是人间烟火气息的体现,无论企业发明什么高大时髦的词汇,都要展现一方风土人文。四川人喜欢用甜去中和辣椒的燥烈,广东人偏爱食物本身的鲜甜,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,世间万物刍狗,每个地区的人都有各自心中的哈姆雷特。 在产品打造上,产品要满足当地人的饮食习惯。其中,甜属于最广谱的底层风味,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。酒类展现出什么样的鲜甜,就可能获得什么样的消费者喜爱。 社会是流动的,但藏在人类基因最深处的原始风味是永恒不变的。谁能打造满足人们最本能需求的产品,谁就是最伟大的风味大师。 |
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酒评网
( 冀ICP备13016930号 )
GMT+8, 2025-7-15 07:27 , Processed in 0.034346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 Copyright(C) 2008-2013 酒评网 JiuPing.Cn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